首頁 / 學院新聞 / 通知通告 / 正文

關于組織申報2025年度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4-11-01 23:06:38    作者:    點擊率:   

各位老師:

根據省軟科學研究計劃和項目管理辦法、省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在前期預備通知基礎上,現将2025年度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申報有關事項具體通知如下。

一、選題範圍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國科技大會、省委十五屆五次全會精神,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和科技強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新時期科技體制改革,謀劃“十五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思路與對策,為全省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提供戰略咨詢和決策支撐。

軟科學項目分為重大、重點和一般項目。其中,重大項目每個項目财政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30萬元,重點項目每個項目财政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10萬元,一般項目每個項目财政經費資助額度不超過5萬元。

(一)重大項目

1.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思路舉措研究

研究内容:全面總結“十四五”時期浙江科技創新總體成效,準确把握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内涵特征、衡量标準,深度剖析“十五五”時期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建設面臨的問題與需求,聚焦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四梁八柱”,凝練浙江加快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的總體思路、指标體系和發展目标,精心謀劃路徑、賽道、布局、抓手,為浙江着力破解高質量發展新的“成長煩惱”,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提供強勁支撐。

2.前沿領域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研究

研究内容:借鑒發達國家推動前沿技術創新的典型做法,研究前沿技術孕育、成長、演進及爆發的模式與路徑,探索符合前沿技術創新特點和規律的技術監測與識别、遴選方法和科研組織模式,以及前瞻性治理模式。針對浙江省科技與産業發展實際和需求,研究提出推動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電路、生物科技、新能源等前沿技術創新的總體思路和政策舉措,以及培育未來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的主攻方向、重點任務和舉措建議,為管理部門提早捕捉、孕育和推動前沿技術創新、提升重大創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提供參考借鑒及決策支撐。

3.浙江省區域創新體系研究

研究内容:全面回顧我省區域創新發展曆程,梳理我省區域創新發展總體情況,對照國内外先進創新區域發展現狀,系統分析我省區域創新優勢和劣勢,剖析存在問題短闆的深層原因,從積極争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完善科創走廊體系建設、謀劃杭州灣科技創新發展帶等方面,研究提出我省提升區域創新能級的思路與建議。

4.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深度融合重大問題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當前國内外各區域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現狀和趨勢,總結經驗做法,構建當前形勢下科技創新與産業升級的良性循環機制;深入分析科技與産業創新鍊條有序銜接、互動融合的内在邏輯與有效路徑;研究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上提出浙江省深化雙鍊融合模式和路徑、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對策建議,以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和重大改革、重大政策。

5.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适應的科技金融體制對策研究

研究内容:以浙江科技金融體系為對象,在總結科技創新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梳理科技信貸、科技保險、股權投資、融資租賃、資本市場等支持科技企業和科技創新現狀,分析當前金融資源在支撐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科技金融政策體系、組織體系、産品體系和風控體系的系統性建設方案;研究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生态體系,推動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加快建立科技保險政策體系的對策建議和有效路徑。

6.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重大問題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國外先進地區和兄弟省市經驗做法,系統梳理浙江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的現狀及優勢短闆,理清堵點和難點;研究高效統籌高能級科創平台打造、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構建一體化推進場景;對人才鍊、創新鍊、産業鍊、資金鍊四鍊融合的關鍵節點開展分析,積極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實質性貫通的主要思路、突破路徑和落實舉措,提出重大改革和重大政策建議。

(二)重點項目

1.科技創新統籌體制機制研究

研究内容: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充分發揮省委科技委職能,加強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重大任務、科研力量、資源平台、區域創新等方面的統籌,提出浙江構建協同高效的科技管理決策指揮體系和組織實施體系的工作機制和對策建議;聚焦省級行業部門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開展行業領域科技項目的共性分析,提煉差異化需求,提出統籌開展省重點行業領域科技計劃項目的對策建議;建立行業部門協同開展攻關需求凝練、科技項目實施和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的思路與建議;開展農業、海洋等領域科技創新實踐研究等。

2.浙江省“十五五”科技創新規劃研究

研究内容: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态勢及國内外科技創新形勢研判,總結“十四五”時期我省科技創新總體成效,梳理我省科技創新發展面臨的機遇挑戰,前瞻性研究“十五五”時期我省科技創新發展總體要求、發展思路和主要目标,圍繞基礎研究、重大科創平台建設、“卡脖子”關鍵技術突破、全域創新能級跨越提升等提出“十五五”時期我省科技創新發展的重大任務、重大政策、重大改革等。

3.新時期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思路舉措研究

研究内容:梳理總結兄弟省市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先進經驗;分析浙江省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經驗、不足,研究提出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的對策建議;研究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的舉措和建議;研究加強科技創新全領域布局、全鍊條部署,加強科技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統籌協調的方法路徑和工作舉措。

4.完善高水平大學科技創新機制研究

研究内容:我省加快推進“雙一流196工程”的建議研究;研究支持高校參與建設大科學裝置和前沿交叉學科等大型科研平台的思路與對策;研究支持鼓勵高校跨學科、跨院所開展聯合攻關的制度機制;研究我省職業教育匹配産業結構、賦能新質生産力的布局體系及其實現機制;研究職業教育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作用機理與實施策略的研究等。

5.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研究

研究内容:圍繞省委新春第一會部署、“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目标任務等,剖析我省科技人才現狀,提出我省科技人才引育布局等建議;梳理國内外先進地區科技人才引育、評價、支持等政策機制,提出我省支持科技人才力量集聚的政策建議;研究打造戰略科技人才浙江方陣,完善浙江海外引才用才、科技人才(團隊)項目組織實施保障機制;我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的對策研究;支持人才規範有序流動機制的對策研究;我省卓越工程師培養成長機制研究;前沿交叉醫學實戰人才的超常規培養場景案例研究等。

6.強化有組織基礎研究的機制、路徑和對策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當前浙江基礎研究的組織化協同化程度和科技資源配置情況,對比兄弟省市和國外先進地區基礎研究的現行做法,梳理浙江基礎研究的優勢條件,總結浙江有組織基礎研究中存在的堵點卡點問題,探究有組織基礎研究的提升機制、優化模式、實現路徑,并提出可落地的對策建議。

7.優化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機制的對策研究

研究内容:梳理總結國内外科研機構和兄弟省份在重大科技專項中推行“兩總制”等有組織科研的情況,總結經驗、做法和啟示。探究在重大科技專項實施過程中,如何加強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促進産學研深度融合,産出重大标志性成果并落地轉化,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結合科技部門機構改革,研究提出浙江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的思路與建議。

8.高能級科創平台體制機制研究

研究内容:完善新型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體系、高水平新型研發機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布局的研究;研究建立以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創平台評價、鼓勵、支撐、調整機制;省重點實驗室體系優化提升的對策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預研和建設機制研究,産業驅動、需求導向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建設運行機制研究;我省新型科研事業單位改革思路與舉措研究;我省新型研發機構可持續發展路徑研究等。

9.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重大問題研究

研究内容:系統梳理浙江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現狀及優勢短闆,借鑒國内外和兄弟省市經驗做法,研究提出新時代新征程上浙江推動企業主導的産學研融通創新的主攻方向、路徑舉措;以科技領軍企業為研究對象,深度剖析我省科技領軍企業培育現狀、主要做法、主要問題及其成因,對标國家科技領軍企業和有關省份培育經驗做法,提出符合國家戰略需求和我省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目标的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壯大思路與對策;借鑒國内外創新聯合組織的典型案例和發展經驗,分析創新聯合體的概念内涵和運行特征,提出我省下一步更好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的運行模式,提出有關對策建議。

10.構建浙江特色現代化産業體系研究

研究内容:提出我省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體制機制,構建具有浙江特色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對策建議;研究我省傳統産業發展基礎和優勢,提出下一步推進我省曆史經典産業科技賦能、企業綠色低碳發展、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思路舉措;研究我省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發展基礎條件和制約因素,前瞻性提出浙江未來一段時期内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産業的重點領域、細分賽道、路徑方法、生态培育和對策建議,在打造智能物聯産業集群、以人工智能驅動新材料産業高質量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通用人工智能企業開源平台建設等方面開展思路對策研究;推動高新技術産業高質量發展,培育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路徑研究。

11.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我省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集成改革、構建完善全省技術轉移體系的重要意義,總結梳理我省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技術市場建設、高校院所改革等成果;比較分析上海、廣東、江蘇等地科技成果轉化改革和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情況,總結經驗、做法和啟示,剖析我省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體系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研究提出我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集成改革、構建完善全省技術轉移體系的目标任務、重要路徑和對策建議;從體制機制上探究問題,研究提出我省高校、衛生健康領域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創新優化方案。

12.以制度型開放推動科技合作改革思路和舉措研究

研究内容:梳理浙江對外科技合作的堵點、卡點和難點,研究如何從制度、法律、規則、标準等方面系統推進科技領域制度性開放,提出圍繞對外科技合作開展系統集成制度創新的路徑和對策,探索提升浙江在科技領域的标準、知識産權、認證認可等方面話語權的思路和具體舉措,開展浙江對外科技合作風險預警和防範對策、出海浙企的專利保護等研究。國際大科學計劃管理運行機制和國際化科研環境建設思路研究,擴大科技創新體系開放程度,推動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等創新要素流通,擴大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對策研究。

13.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研究

研究内容:分析研究創新文化的結構體系、建設任務和培育路徑,系統梳理國外和先進省份培育創新文化的思路和經驗做法,聚焦科研誠信、科技監督體系、科技倫理等開展研究,加強作風學風建設,積極探索科技激勵機制,完善試錯容錯糾錯機制,提出我省建立弘揚科學家精神常态化工作機制的研究建議。圍繞創新文化生态建設,提出進一步深化數字生态文明建設、高水平構建環境健康友好創新體系等思路舉措。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等科技手段賦能藝術、教育等協同發展的思路舉措。

(三)一般項目

一般項目在以下領域中自由選題申報,選題範圍包括:探索新時代科技黨建品牌創建實踐和路徑研究;國内外創新政策跟蹤比較研究,我省科技政策靶向研究及評價體系構建研究;創新深化和“315”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工程研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凝練與實施機制研究;健全浙江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研究;構建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研究;鼓勵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現狀及對策研究;戰略人才力量培養路徑研究;科技監督和科研誠信體系、科技績效評估、科技倫理治理研究;科學技術普及等創新環境與創新文化建設研究;國際國内科技合作機制研究;科技安全風險監測和應對體系研究;科技支撐共同富裕研究;促進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對策研究;其他與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政策制度調整、組織管理優化、資源要素流通、治理體系提升等相關的選題。

研究期限為1年,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12月31日。

二、申報要求及審核原則

(一)申報要求。項目申報單位原則上應為省内具有法人資格的企事業單位或社會組織,具有能勝任重大決策研究任務的高水平研究隊伍和順利實施項目的保障能力。項目申報人應具備完成項目所需的研究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如非項目申報單位全職研究人員的,應出具履約承諾(申報人簽字、申報單位蓋章),承諾投入申報項目研究工作量占本人全時工作量的50%以上。

(二)申報書要求。項目申報書應緊扣選題範圍,具有創新性、引領性和實踐性,以解決實際問題、推進決策應用為導向,立足浙江省情,注重研究的針對性、有效性,提出有建設性、操作性的對策政策建議。

(三)限項要求。各歸口管理單位按限額申報數推薦支持40周歲以下青年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申報項目。每位申報人作為第一申報人限報1項,作為主要參加人員(除項目負責人外,排名1-3位)不得超過2項(包括在研項目)。如果申報人已主持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且未結題驗收的,應當在通過結題驗收後,方可申報2025年度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同一科研人員作為項目負責人,同一年度申請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數合計不超過1項。

(四)審核要求。請項目申報單位和歸口管理單位嚴格審核,項目申報人同一年度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和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立項的,不予推薦;項目申報人近兩年内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管理類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管理類項目和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等國家和省部級項目,與申報的軟科學項目屬于同類主題或研究内容存在較高相似性的,不予推薦。

三、申報程序

(一)網上申報。具體方式為登錄浙江省科技管理運行平台(https://pm.kjt.zj.gov.cn),點擊“科技計劃”-選擇“其他”,進入後點擊“省軟科學研究計劃”的“申報”進入填報系統。

(二)材料要求。申請人将系統填報的申請表導出提交至所在學院(含簽字),以重大/重點/一般-項目名-申請人姓名-學院”格式命名。另一份評審用申請表,内容需匿名,重大/重點/一般-項目名”格式命名。

我校限額申報10項。申請人請于2024114日16時前将彙總表(excel版本)、系統導出申請表、匿名後的申請表電子版打包發送至835233837@qq.com。不受理個人直接申報,逾期或材料不全的均不予受理。

最終學校拟推薦上報項目的申請人需通過網絡提交申報材料,包括:申請表、申請人及申報單位誠信承諾書簽章掃描件及其他附件

(三)形式審查。申報人應當對其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負責。各歸口管理單位需嚴格審查申報材料的真實性和與選題的緊密關聯性以及申報人的申報資格。凡申報材料與選題無關,出現偏題、離題等情況的,不予推薦。對把關不嚴的歸口管理單位,将視情壓減限額申報數。申請表中應回避項目申報單位及項目組成人員的具體信息。

省科技項目管理服務中心組織對申報項目進行形式審查,申報材料不符合要求予以退回修改的,應在規定時間内重新提交。請各申報單位和項目申報人在提交申請後及時關注用戶端口提示信息。

(四)申報時間。系統申報開放時間為11月1日。最終系統申報截止時間為2024年11月1022:00。

、聯系方式

聯系人:徐靜 王延隆

電話:0571-86613631

郵箱:shkx@zcmu.edu.cn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濱文路548号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濱文校區23号樓617室



  • 附件【2.申報彙總表.docx】已下載
  • 附件【1.《浙江省軟科學研究計劃和項目管理辦法》.doc】已下載
  • 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
    院辦電話:0571-86613687 郵政編碼:311402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高科路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富春校區
    Copyright @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 -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版權所有

    Baidu
    sogou
    Baidu
    sogou